感觉统合训练
感统即感觉统合,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。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,一下以不同的感觉通路(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触觉、嗅觉、前庭觉和本体觉等)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,大脑再对其他信息进行加工处理,(包括:介释、比较、增强、抑制、联系、统一),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,简称“感统”。
0-6岁婴幼儿时期是感觉统合发展的重要阶段, 需要家长和老师给予专业的感觉统合刺激与训练,来促进幼儿感觉统合的正常发展。如果大脑对身体感觉器官输入信息的统合能力不足,身体感官与大脑的学习便会协调不佳,造成混乱,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现象。
感觉统合失调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情况:
① 前庭觉不良:身体活动笨手笨脚,不听指挥,视听神经系统扭曲,左右脑思考陷入混乱,严重者会有语言障碍。
② 平衡统合失调:没有距离感,做事协调能力差,站无站相,坐无坐相,容易跌倒,拿东西不稳,走路撞墙,心烦气燥,好动不安,注意不集中,人际关系不良,有攻击性。
③ 触觉统合失调:对别人的触摸过分敏感,在家和在外判若两人,黏人、爱哭、怕陌生、胆小、孤僻、不合群、坏脾气、挑食、吃手、咬指甲、爱玩弄生殖器等。这类孩子通常反应较快,IQ也较高,但由于情绪无法控制,EQ很低。
④ 本体统合失调:动作协调不良,平衡能力差,易摔倒,笨手笨脚,自信心不足。如果上述3条存在问题,本体感很难健全发展。
⑤ 视觉统合失调:阅读困难,读书跳行,多字少字,抄错数字,偏旁部首颠倒等。
⑥ 听觉统合失调:东张西望,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,注意力不集中,记忆力差,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。
剖腹产出生的孩子缺少了“产道挤压”的人生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触觉接触,没有母乳喂养,孩子的皮肤缺少与母亲的“肌肤相亲”,都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触觉发育。
此外,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,儿童应有的摸、爬、滚、打、蹦、跳等行为,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。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,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、平衡感差、该哭的时候不让哭,口腔肌肉缺乏锻炼,心肺功能弱,甚至语言表达差。
感统失调案例
案例一:果果3岁了,但是妈妈却越来越发愁了,因为才上幼儿园小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她就被幼儿园劝退了。老师说,果果在学校里,基本无法安静坐下来,每次有其他老师敲门,准备来他们教室时,她都会不管不顾地跑过去看看是谁,而且别的小朋友在看书或玩玩具时,她都会故意去压别人、抱别人,还经常抢别人的书和玩具,打别人,这次还把2个小朋友的手给咬破了。老师多次劝阻均无效果,虽然当时她马上会承认错误,但是转头就忘记了,依旧我行我素。此外,她非常喜欢玩触觉大龙球,喜欢被老师抱起来旋转,只要有机会,都会向老师提出再玩一次的要求。更让老师奇怪的是,老师发现给她用触觉球进行脚底按摩时,她竟然一点怕痒的迹象都没有。
案例二:悠悠2岁8个月,非常喜欢坐在那里,什么也不干,安安静静地玩自己的玩具。小时候爸爸妈妈觉得他比较文静,加上长得白白净净,还挺自豪的,可是看到身边的小朋友一个个都生龙活虎的,而自己的儿子连滑滑梯都不敢玩,爸爸妈妈觉得有点不对劲了,而且虽然已经快3岁了,但是他出门就要抱着,走几步路就喊累,更令人生气的是,他竟然还经常尿裤子,每次都是尿到裤子里了才喊要上厕所。爸爸妈妈真是太犯愁了。
简单地讲, 感觉统合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,没有感觉统合,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。
感觉统合不足的影响: 造成的行为失常:好动不安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笨手笨脚、严重害羞等,一直打扰着老师和家长。
中国感统失调比率:最新研究调查中国大中城市孩子感统失调率达到80%其中30%为重度感统失调。
通过了解,我们可以发现感统是什么了,感统训练是在弥补孩子的玩耍,孩子已经不知道怎么玩耍了,感统是通过游戏形式,来达到科学玩耍的目的,每个项目都是针对孩子的缺陷来制定的,能够通过最有效的刺激来达到最好的效果,所以我们大家不要认为感统就是单纯意义的玩。